有本繪本叫《我們身體里的“洞”》,有助于家長帶孩子了解身體的奧妙。因為在臨床上,醫生碰到太多因為好奇身體洞洞而發生的兒童病例。近期,一名5歲小女孩因下體出現血性分泌物2個多月,家長帶她到我院婦科就診,經醫生檢查后發現,小女孩體內竟然藏了一團棉絮。
女童下體出現血性分泌物2月余
“出現這種情況已經2個多月了,我們也看了很多次醫生,吃藥、沖洗都不見效果,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。”在婦科門診,彤彤(化名)媽媽憂心忡忡地向醫生講述5歲女兒的情況。
據彤彤媽媽講述,2個多月前,她幫女兒洗澡時發現其小內褲有血性分泌物,以褐色和淡紅色為主,量不多,并且有一股異味。她馬上問彤彤有沒什么不舒服,最近是不是在外面撞傷或者遭遇了什么特別的事情,但彤彤均否認。家長還是很擔心,并帶她到當地醫院就診,用過高錳酸鉀坐浴及紅霉素軟膏治療,卻不見效果,彤彤的陰道血性分泌物仍然在持續。
“我們幫她檢查了陰道分泌物細菌培養沒有發現異常。做了B超查看陰道、尿道及尿道周邊也沒有見異;芈。”婦科醫生鄭琦云說,一周后,彤彤回來復診時,家長訴說其癥狀仍未緩解。為進一步治療,彤彤被初步診斷為“陰道出血查因”收治入院。
鄭琦云醫生解釋,彤彤出現癥狀已經2個多月了,一直沒有好轉,也未查明原因,一方面要考慮其他陰道疾病,另一方面就是陰道異物。這兩者都有可能導致類似癥狀,建議家長通過宮腔鏡檢查明確病因。
彤彤媽媽聽到要宮腔鏡手術后,非常緊張地問道:“醫生,她這么小,做這個手術會損傷處女膜嗎?會不會對她以后的生長發育有影響?”這也是很多孩子因陰道異物就診時,父母非常關心的問題。
對此,鄭醫生表示,采用宮腔鏡陰道內鏡技術,不放窺器,不鉗夾宮頸,鏡體纖細,鏡體直徑為4-6mm,而幼女的處女膜直徑為4-7mm,患兒麻醉狀態下的處女膜處于松弛狀態,具有一定的擴張性和彈性。因此,宮腔鏡可以順利通過幼女的處女膜,在取出異物同時檢查陰道壁及宮頸,絲毫不損傷陰道,對已發生炎癥有沖洗清潔作用。具有損傷小,花費少,方便快捷優勢。
用宮腔鏡成功取出一團棉絮
彤彤在完成各項相關檢查后,婦科醫生在全麻下給她施行了宮腔鏡手術。
“手術過程中,我們通過宮腔鏡看到她陰道里有一團棉絮,大小約2.0cmXl.5cm,棉絮與陰道壁少許粘連。”鄭琦云說,這應該就是彤彤反復陰道流血的罪魁禍首。
在宮腔鏡直視下,醫生小心翼翼地幫彤彤取出了陰道內異物,取出異物后,陰道壁、宮頸外口未見異常。醫生再用生理鹽水及碘伏幫她沖洗了陰道,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。而取出的棉絮已經有腐爛和惡臭的跡象。
警惕兒童陰道異物傷害
“最近接到多起女童陰道異物的病例,常見塞進去的小物件包括紐扣、硬幣、筆帽、電池等。熊孩子總是能超越你的想象,讓你又氣又笑。”鄭琦云說,女童陰道異物大多為3-10歲的幼女,多數是因幼女無知、受好奇心驅使,玩耍時無意將異物置入陰道,也可能是他人塞入。陰道是一上寬下窄的管道,陰道黏膜有許多橫行皺襞,有比較大的伸展性,一旦有異物進入陰道,容易出現嵌頓,很難自行滑出。如果陰道異物留存陰道時間過長,可能引起陰道出血、感染肉芽組織增生等,隨陰道炎癥的加重,異物可被炎癥組織包裹,嚴重可導致陰道粘連或宮頸粘連,影響生殖器官發育。因此,早期診斷、及時取出陰道異物是避免并發癥的關鍵。
“懷疑寶寶有陰道異物后,寶媽們千萬不要自作聰明,自己用手去取。由于寶寶生理構造的特殊性,家長自己取極大可能導致寶寶出血、感染、處女膜破裂等情況,也可能導致異物越來越深,加大取出難度。宮腔鏡技術對陰道異物進行診治效果理想,方法操作簡便,對患兒的損傷較小,能夠提高臨床診治效果。”鄭琦云說,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,如寶寶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、外陰紅腫、瘙癢、內褲有血跡、分泌物異味、陰道炎反復治療未愈、走路姿勢異常等等情況,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婦科就診。
另外,婦科醫生還提醒廣大家長,日常應多陪伴并正確引導,適當開展兒童性教育,盡量不要給寶寶穿開襠褲,警惕兒童異物傷害的發生,做到早發現、早就診并積極提供病史,幫助盡早確診。(婦科 鄭琦云)